document.write('
')简述:
沔阳渔鼓,又称道情渔鼓、筒子腔、南话筒。据《中国音乐词典》载:相传清乾隆年间(1736-1795年)传入沔阳后衍变
沔阳渔鼓,又称道情渔鼓、筒子腔、南话筒。据《中国音乐词典》载:相传清乾隆年间(1736-1795年)传入沔阳后衍变发展而成。清嘉庆年间(1796-1820年)有著名渔鼓艺人皮思金、皮思银、张洪显、刘泡等四人,,民间称之为沔阳渔鼓中的“三根半筒子”。后又产生了“沔阳渔鼓行会”。1911年前后,渔鼓与皮影戏合流,常为皮影戏伴唱。沔阳渔鼓唱腔中的哭灵腔、观音腔、道士腔,据传是道情讲唱道教故事的遗存 沔阳渔鼓有五大音乐唱腔,即:平腔、悲腔、鱼尾腔(又称凤尾腔)、琵琶腔、杂花腔。等二十几种曲牌。沔阳渔鼓以唱为主,说白有散白、韵白之分。沔阳渔鼓表演形式有单口、对口两种。沔阳渔鼓无疑是我国鼓乐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。今天沔阳渔鼓一代新人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,活跃在仙桃乡里民间、街头巷尾和红白喜事等场所。
2011年6月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《沔阳渔鼓·沙湖沔阳州2020》
省级沔阳渔鼓名录
《皮影要传承》
《左邻右舍》
上一篇:海宁那些垂老的皮影戏(图)
下一篇:【文旅山西 奋进融合】翼城皮影戏